分享

托盘到托盘闭环回收:塑料包装循环经济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2025年08月14日

托盘到托盘闭环回收正从边缘走向主流。在欧盟新规、智能分选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这一领域有望成为塑料包装循环经济的新引擎,助力减少原生塑料依赖,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托盘回收破局:政策倒逼与技术革新共筑循环经济新赛道

在推动塑料包装循环经济的浪潮中,一个曾经被长期低估的领域正迎来关键转折——托盘到托盘(Tray-to-Tray)闭环回收体系。相较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的瓶到瓶(Bottle-to-Bottle)回收模型,PET托盘的循环利用在过去十多年里几乎处于发展滞后状态。然而,随着欧盟法规的推动、分选技术的突破、市场需求的转变,这一领域正逐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行业数据显示,欧盟市场每年消耗约100万吨PET托盘,广泛应用于生鲜、熟食、烘焙等食品包装领域。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其中高达70%的材料最终被焚烧或填埋,仅有约30万吨实现有效回收

PET瓶和托盘

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在少数使用再生料的托盘中,原料大多来自回收的PET瓶。这种“瓶托混用”的模式不仅加剧了瓶级再生料的资源竞争,也偏离了“瓶归瓶,托盘归托盘”的闭环循环的初衷

这种资源错配,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环境负担,也暴露出当前回收政策与体系在分类、收集与技术上的短板。

政策驱动:欧盟新规按下加速键

欧盟近年来开始从顶层设计入手,逐步推动托盘循环的系统性变革,这标志着塑料回收管理进入精细化阶段。《一次性塑料指令》(SUPD)和即将实施的《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明确提出:不仅要提高饮料瓶中的再生料含量,还要为非瓶类包装设定明确的回收与再生料使用目标。这意味着,托盘不再是可以被忽略的“配角”,而是必须纳入循环经济框架的独立一环。

PET托盘废弃物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托盘制造商和品牌方不能再依赖借用瓶级再生料来应对合规要求。他们必须寻找专属、可持续的再生原料来源——而最直接、最高效的路径,就是建立托盘到托盘的闭环回收体系

现实挑战:托盘回收的多重障碍

与标准化、材质单一的PET瓶相比,托盘到托盘回收面临多重困难:

1 结构复杂
托盘常见多层结构、油墨、标签、胶粘剂等等,加大分选和清洁难度

2 形态多样
相比标准化的PET瓶,托盘在形状、厚度、颜色上差异巨大,自动化分选难度高

3 污染严重
食物残渣、标签残留、压缩打包后的交叉污染,都会影响分选精度

4 回收体系缺失
目前大多数地区缺乏针对托盘的回收,往往将其混入其他塑料垃圾中,被当作残渣处理。

这些因素导致可回收的托盘原料供应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进一步拉高了食品级再生料的生产成本与技术门槛。

托盘碎片

技术破局:智能分选,让“不可能”变“可能”

面对复杂挑战,技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以陶朗为代表的回收科技企业,正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分选系统,大幅提升托盘回收的效率与纯度。

第一步:精准识别,分离单层与多层托盘

陶朗AUTOSORT™分选机通过近红外技术检测入料材质,可在破碎前精准区分单层与多层PET托盘。

只有单层托盘才适合用于高质量的闭环循环,这一步至关重要。

第二步:深度净化,再度提纯破碎片材

托盘破碎成片材后,进入更精细的分选阶段:

1. INNOSORT™ FLAKE 利用高速智能分选,精准剔除不透明PET、PVC、PC、金属及其他杂质;
2. AUTOSORT™ FLAKE 则进一步提升精度,可检测材料老化、微量金属及多层结构,确保分选后的物料达到食品级标准。

通过多道精细化的智能分选层层把关,回收后的PET片材纯度可达99%以上,完全满足食品接触包装的严苛要求。

托盘到托盘回收虽尚处起步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巨大。要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还需在多个关键环节持续发力:

1 技术升级
进一步提升并推广智能分选系统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托盘回收

2 设计优化
推动包装行业采用更易回收的单一材料结构,减少复合层、深色油墨和难分离标签的使用

3 基础设施完善
建立专门的回收渠道,提升回收率

4 政策支持与标准落地
加快食品级再生PET用于直接接触食品包装的合规审批,明确技术标准与监管路径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条件的逐步完善与成熟,托盘到托盘回收将不再只是少数先进企业的试验项目,而是整个包装产业链的标准配置。在未来,再生托盘不仅能大幅减少对原生塑料的依赖,还将成为品牌方兑现环保承诺、满足法规要求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