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回收性的两大原则
PPWR 的核心是确保包装不仅“理论上可回收”,而且“现实中也能被回收”。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 设计即回收
包装必须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回收的可行性。那些使用难以分离的多层塑料或过度复杂的结构将逐步被限制甚至淘汰。简化包装设计,让回收设施更容易处理,是未来的必然方向。 - 回收要落到实处
光是“设计可回收”还不够,如果没有完善的收集、分拣和处理体系,这些包装依然会被浪费。PPWR 特别强调要建立现实可行的回收基础设施,确保人们日常使用的包装真的能够回收再利用。
生态设计的激励
为了推动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设计,法规将把延伸生产者责任(EPR)的费用与包装的可回收性挂钩。
- 易回收的材料,费用更低 ——这不仅降低企业的成本,也鼓励它们在设计中优先考虑环保。
- 目标明确 ——到 2035 年,欧盟范围内至少要实现 55% 的包装材料回收率。
基础设施:让回收真正可行
要实现这些目标,基础设施的升级至关重要。PPWR 要求在包装废弃物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起完善的系统,包括:
- 收集与分拣:各成员国必须建设更强大的收集和分拣网络,例如改善路边回收服务、升级分拣工厂,并投资先进技术,让可回收材料能够被更高效地识别和分离。
- 统一标识:法规将为包装和回收桶引入统一的标识体系。“对应投放”机制能帮助消费者更准确地分类,减少回收流中的杂质,提高整体效率。
这不仅能提高回收率,还能避免原本可回收的包装被送去焚烧或填埋。

回收目标:挑战仍在前方
有意思的是,PPWR 并没有大幅提高回收目标,而是维持现有标准。
- 现实难题:不少成员国至今仍难以达成 2025 年设定的塑料包装回收目标,面临收集率不足、分拣水平不一致等问题。
- 更严格的统计方式:自 2018 年起,回收率的计算方式更加严苛——只有真正进入回收流程的部分(如塑料被制成再生颗粒)才算数,分拣或清洗过程中损失的部分一律不计。这让一些国家的官方回收率数据下降了多达 30%,凸显了“理论收集”与“实际回收”之间的差距。
- 下一步行动:PPWR 虽然保持目标不变,但强调必须在整个价值链中更好地捕捉和循环利用有价值的材料。为此,从 2029 年起,成员国将实施强制收集目标,以确保回收率和再生利用率的双重达成。
前行的道路
PPWR 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法规,试图让包装设计真正与回收体系接轨。通过建设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推动统一的标准体系,以及强调“可回收性落地”,它为解决包装废弃物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框架。
不过,要按时实现目标,政府、企业和整个行业都需要投入更多合作与投资,并立即采取行动。
最终,PPWR 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行业正在告别“照旧经营”的模式,迈向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包装不再只是废弃物,而是循环经济中的宝贵资源。

